close
作者:彭懷真

我多次去外國人的家庭作客,印象最深的是:每到晚上九點左右,孩子個個乖乖上床,而做爹娘的立刻送客,並不約而同地表示要為孩子讀床邊故事。


台灣多數的家庭則常見:孩子晚睡,到了十點多還跑來跑去,父母則守著電視。孩子入睡時,大人還在盯著電視看。

我無論多忙,孩子要睡覺了,一定和他們講講話,並一起禱告。如今女兒即將到台北去讀大學,今年九月中旬起,我就不能再天天和她分享她睡前的那段美好時光了。不過,我會希望她把我寫的書籍和文章帶著,每晚睡前讀一篇,溫習著我對她的提醒和愛。

孩子睡前是家庭中重要的一段時間,他們能不能帶著父母的愛和智慧入眠,深深影響其性格。歐美國家之所以進步快速,可能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父母看重這一段時光,因而由此不斷培育健康、快樂又自信的下一代。不少學校主動提供父母陪伴孩子的閱讀材料,使親子間的相處兼具知性與感性。我每每看到歐美一套又一套印刷精美,編排活潑生動的家庭生活教育教材,不僅羨慕,更由衷欽佩他們的大人是如此看重下一代的成長。

大人願意付出時間、精神和金錢,孩子自然有健全的發展,也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教育部長曾志朗博士是傑出的心理學家,他努力推動「兒童閱讀運動」,希望父母能好好陪孩子閱讀。這的確是很重要又很甜蜜的工作,絕對能夠幫助孩子的身心,也能改善整個家庭的氣氛,並且為各種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試想:每個孩子如果回家看各種書籍的時間超過看電視的,怎麼會沒有好的成績及求學的動機?每個父母如果回家看書吸收新知,孩子怎麼會不喜歡追求知識?

不少人都好奇為何老師的孩子往往成績特別好,相對的,有名有利的商人政客卻少有成績極為傑出的子女。原因很簡單:做教師的,晚上常讀書,子女耳濡目染,總是學到好榜樣。至於那些晚上應酬的,當然很難教育出尊重知識的子女,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條件極佳的富人,始終富不過三代。」「政治人物擁有權力,卻難以擁有聽話的子女。」
今年五月來台訪問的大陸學者梁從誡特別提到他母親林徽音常在他睡前講述藝術人文教育的內容,對他頗多啟發。林徽音不但是一位多人仰慕的才女,也是一位孩子尊重感念的母親。梁從誡教授對知識的熱誠和對環保的重視,都說明母親在他童年每晚睡前的關懷,是何等可貴。

童年的學習,易記而難忘,若由父母天天引領著學習,最為珍貴。子女睡前相處片刻,是愛(Love)、生活(Live)、學習(Learn)的綜合表現,更是生命(Life)可貴的一章,也是為人父母者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Legacy)的具體展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t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