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懷舊療法?
懷舊療法又稱為緬懷療法,懷舊療法(Reminiscence Therapy)是藉由回想對自己具有特別有意義的人、事、物,引導老者說出過去中對生活與經驗、生活趣味,幫助長者察覺自己所擁有的生活是有意義價值,讓長者再度肯定自己及再次發現生命的意義,可提升自尊心、自信心及減輕憂鬱情緒、平緩情緒,也可增進患者與他人的溝通相處來肯定自我價值以及自我存在的必要,改善生活品質、增加社會化及促進溝通技巧。可幫助長者找回已被遺忘的個人內在資源或長處,重建立自信心及自尊,並發展出正向的調適機轉,避免心理問題的發生或惡化。
依據Erickson (1950)的人類發展階段中的最後一個階段的發展任務是自我統整,如果長者肯定過去及現在的經歷,覺得有成就、有意義,就能達到人生統整,然而,若無法自我統整,那麼就會陷入失望與絕望中。而懷舊療法則作為協助長者補償過去的失落或正在經歷的失落的一種適應措施。
選擇長者有興趣的主題,如婚嫁習俗、農村生活、以前生活方式等,或包粽、搓湯圓等傳統烹飪,透過熟悉的記憶和畫面,適時鼓勵與引導回憶,提升長者自信心並感受到尊嚴。身旁的人需安靜聆聽並認同,勿敷衍、吐槽或反駁,會影響失智症患者的自信心,易引起反感和不愉快。可用的資源,包括:相片、聽老歌、民俗活動、製作工藝品等,運用一些物品或設計一些情境與活動,來引導老人回顧過去的生活。
經驗分享
一、長者和家屬於老街重溫往日時光,有的連兒女都認不得,卻還記得老歌;有的記性差,卻樂得開口講古。
二、長者忘記所有的事物,當聽到手推攤車的叭噗聲,卻可以馬上喊出「小時候都沒有錢吃叭噗,現在我要吃多一點!」
三、長者的手腳已經較不靈活,看到包粽子的材料時,馬上說出以前農業時代生活情景,大家在過端午的景象以及包粽子的手也變得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