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由香港城市大學所研發出來的轉基因魚技術,可有效偵測雌激素類內分泌干擾素,對於食品及化妝品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偵測的技術。

 

其原理是將螢光蛋白基因與鯖鏘魚卵殼蛋白結合,當遇到雌激素或雌激素類內分泌干擾素時,鯖鏘魚的肝臟則會產生綠色的螢光,螢光的強度與有害物質的量級程度成正比。

 

最近香港驗出市售雞蛋類雌激素含量不合格,即是使用此方法。

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人類每公斤體重每日不宜攝取超過50納克的雌激素,以驗出之結果指出,10公斤的孩童只要吃2顆蛋便會達到上限,至於成人要食用較多顆才會超出限制。

 

測試的過程非常簡單,只需要將轉基因鯖鏘魚的幼魚放在袋測溶液中12~24小時,則可通過螢光亮度去量化雌激素的數值。

 

次方法除了敏感度高及操作方法簡單之外,更有測試時間快速及成本低的優點。

 

另外還有一種魚稱作斑馬魚,應用於急性毒物測試時,若接受到有毒物質,其胚胎發育會出現肉眼可發現的異常,像是尾巴彎曲、心臟水腫、產生腫瘤甚至死亡的現象。

 

「魚」也可以拿來做毒物及其他物質的檢測,是不是讓你感到很神奇呢?

雖然小編也覺得非常神奇,但又不免地去擔憂之後是否又會有類似反對使用小白鼠作實驗的類似迴響出現,不過針對於生技及科技上的進步,小編還是非常興奮及樂見其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tloh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